王凌:不为挚友,难为良师
——记教学质量一等奖获得者王凌
  

初遇王凌的时候,那微笑,恰如午后的阳光。

下午,阳光正好,办公室的窗子半开着,柳叶翻新,露出点点绿芽,三月的明媚送来几丝温暖,也带来了春风化雨的温柔。

那时,王凌正在电脑上备课,小小的办公桌上整齐的堆放着书本,电脑上还贴着备忘录。看见记者的到来,她放下了手头的工作,从身后拿出凳子,微笑着向记者打招呼,举手投足之中透出一份亲切。在整个采访过程中,王凌微微侧着身子,靠在椅背上,以无所拘束,完全放松的姿势和我们聊天,不时仰起头爽朗的笑出声,弯弯的眼睛里折射着太阳的温暖光芒。

 

弃医从教,只为安心教书

 

1976年出生的王凌来华农任教不过短短六个年头,在此之前,她在做主治医师的工作。聊起当时弃医从教的想法时,她顿了顿,“因为这就是我的热爱。”

从小就向往成为一名教师的她,受家庭学医的传统的影响,一直在攻读医学专业。随着硕士、博士学习的深入,她对校园、讲台产生了一种更执着的热爱。正是这份热爱让她婉拒了待遇优厚的医院职位,将一颗心在华农安顿下来,与狮子山相伴,在三尺讲台书写华美篇章。

“收入不是工作的唯一目的,经济能独立就要有其他追求了。”谈到医生、教师这两个职业时,王凌颇有感触,她说,医生的职业是神圣的,每天都在救死扶伤,肩负着病人的生命的责任。然而教师的工作就是要面对一双双真诚的眼睛,安心教书,全心育人,让每个同学成人、成材。

 

讲台就是舞台

 

“讲台上的王凌总是一个散发着无限能量的人。”

“凌姐讲课很生动,声音很响亮。很有感染力。”

“凌姐很活泼啊,上课肢体语言很丰富,上课节奏也很快。”

“上课时为了让我们听得清楚,王凌老师特地穿高领的衣服以方面夹住耳麦。”

提起王凌,学生们总是赞不绝口,真诚、爽朗的她总是能收获学生们的喜爱。“老师会把她的临床经验结合在教学中,讲一些自己当年在急诊室的故事。也教会我们很多关于健康的小知识。”——食工1301何丽娜。

在王凌的课堂上,从来都不会感到无聊,她会结合自己的从医经历举出生动,贴近生活的例子,把课本理论与实际结合,更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。

在《食品安全与卫生》的课堂上,王凌以自己抗击SARS的经历为例,通过讲解科学家对SARS病因的探索过程,层层递进、抽丝剥茧,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,

“我的PPT虽然很不够精美,但修改日期是离上课最近的。”王凌在上课前最后一刻还是会重新思考讲课流程,多调整思路,多加一些真实案例,如一个新的数据,或当下的一个新闻热点事件。

“如果我在PPT上精心准备了一个例子在课堂上讲,同学们的恍然大悟,茅塞顿开的表情会让我觉得很值得,下一次我就要更用心的找更好的例子。”王凌说道。

“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”

 

“老师对于学生的最大的意义就是引导和陪伴。”这是王凌不经意间说的话,却也是她教学的最本质的想法。

王凌主讲的《食品安全与卫生》、《生理学基础》等课程都是本院学生的最爱。每个老师都会遇上很多不同的学生,用一成不变的方式对待学生们显然是不适合的,而王凌有自己的小妙招。

在面对学生的专业不同、基础不同的通识课时,她会采用“点兵点将”的方法,让“点”到的同学总结本章的内容,出考试题目,确保每个学生都会学到知识。以致晚上7点才上课,下午2点多教室里的好位置就已经被占满。

当讲授比较深奥难懂的专业课的时候,她就注重“实战演练”,严于管理,课堂提问、课后作业、随堂考试,一个都不少,学生们课前课后加强自学,以防她的“突然袭击”。

严则严矣,王凌的创意也是层出不穷的,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课题研究,并加上“报告演讲”、“站位投票”等的小环节,让同学们收获学习的乐趣,课堂也因此而变得妙趣横生。

有一次课上向王凌学生们提出一个问题:你爱吃辣椒吗?并请学生每周做一次作业:记录“上火”的时间、表现、与饮食的关系,为后续讲授队列研究埋下伏笔。

当学生们带着问题学到“暴露因子”、“结局”等内容时,恍然大悟:老师,你在研究我们!爱吃辣椒就是一种暴露因子,上火是研究结局,而我们是爱吃辣椒和不爱吃辣椒的两个队列!王凌回答:你们才是故事的主角,研究将由你们来完成。

“课堂生动有趣,教学内容丰富,教学风格亲切”这是同学们对王凌的课堂的评价。

王凌自豪的回忆,“同学们的兴趣很高,思维很活跃,他们做出的结果往往会出乎意料,我也从学生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。”

王凌也强调在大学期间学生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,而老师在课堂上教的是思路和这个学科的新的进展。

当有个同学提出书上的一个定义很难理解,王凌立即鼓励同学们想出一个更好的说法,随后马上在PPT上做了修改,采用了学生提出的更完美的定义。

“不能尽信书,也不能尽信权威。”这便是王凌一贯的原则。

 

“凌姐”or“王妈妈”

 

“我带的班里的学生很多喊我‘凌姐’。”

王凌坦言,有不少同学曾用“爽朗”、“活泼”这些词语来形容她。王凌的课余时间一般很满,而她的小小的办公室却很热闹。经常会有学生去找她谈学习,谈生活。“好为人师”,是王凌对自己的形容。

“如果我开门坐在这里就会一直有人来找我,再忙再累我只要看见校园里年轻、青春的面孔,眼光里充满着真诚、单纯和善良就让我觉得很幸福,一定会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。”

王凌也担任了12级少数民族学生的指导教师。不管这些同学遇到什么困难,无论是在学习、经济或是生活方面,甚至是选课这样的小事,王凌都会出现在他们身边,及时的给予他们建议和帮助,像亲人一般陪伴着他们。

2014年底,藏族女生洛桑央吉身体和经济都出了点状况,王凌资助她及时就诊并带她找专家咨询,帮她走出困境。她来还钱的时候给了王凌一封信,信中说:“我们民族是不善于表达感情的,但我还是想喊您一声‘亲爱的王妈妈’”。

“她们很单纯,能够喊我一声妈妈是对我最高的赞扬。”说到动情处,王凌的眼睛似乎有些湿润了。

与同学“不为挚友,难为良师”是王凌的教学之道,而她将一直会用燃烧般的热情来爱学生,爱课堂,爱生活,不断革新教学方法,用自己的创意和激情更好地培育学生。

后记:王凌,博士,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。主讲《食品安全与卫生》等课程。学生评分连续4年居全院前30%、同职级前三,2014年学院排名第一。指导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篇,其中SCI 收录1.2012年获校教学质量优秀三等奖,2014年校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。

  (作者:教学信息中心马瑞青、王帆)
典型案例

Copyright  ?2015  华中农业大学   All Right Reserved,设计:HIFA-设计系    制作:现代教育技术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