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毅斐:漫漫学霸路

  夜色茫茫,灯火通明的逸夫楼机房内,几个身影晃动,刘毅斐和队友们还在埋头苦干。刘毅斐是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1204班的一名“学霸”,他来自河北,标准的普通话和脸上常带的笑容,为他赢得了“随和,没架子”的评价。他和团队也曾多次获得数学建模领域的相关奖项,成为了名副其实的“学霸”。

 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

   按刘毅斐的原话,偶然的选择,意料之外的结果。在大二的时候,他选修通时课,偶然接触到数学建模这一门课,没想到从此就与数学建模结缘。

  他与团队在2014年9月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(后面简称国赛)中获国家一等奖,同年9月的研究生大赛,他也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。2015年2月的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(后面简称美赛)上,他与团队获特等奖提名奖。

  “我当时报名数学建模就是去试一试,能进入这个团队参加比赛的话肯定很好,但如果不能被选拔,学习一下,就当积累一些经验也不错。”他当时没有想到,自己无意的尝试会成就今天的成绩。

  “应该说选择很重要吧,”他曾经向理学院的ACM(美国计算机协会)团队报名过,还参加过SRF(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)的申请和选拔,当被问到这样会不会很忙,他笑了笑“不会,SRF是长期的一个项目,而ACM主要是练习算法编程,互相不会有什么影响。”但他最后还是选择了数学建模,“当时我们写的SRF项目申请没有通过”他说,“ACM不是我的强项。”他在自己不能下决定的时候去咨询了有经验的学长,“我的编程能力不强,做ACM不会有很大的优势。”经过深思熟虑,结合自身的优势和弱项,加上学长给的建议,他最后还是选择了做数学建模。“现在看来,我的选择没有错。”

  “每一个人面临选择的时候都会很纠结,重点看自己擅长什么、想要什么吧。”他思索了一下,缓缓说道,“一旦选择了一条路,就得专注做下去。”他笑道,“当然我们一开始也没功利地想要什么。”按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,努力到位了,成功自然就来了,不需要功利地去追求什么。

  人称“学霸”的他在大二一年担任班级的学习委员。“做学习委员首先要自己搞好学习才行。”所以他更加努力地学习。“大二的课程虽然不是很多了,但都很重要、很难,所以感觉时间很紧。”

  “有时候老师留的作业自己也不会做,就要和同学一起讨论、分析。”他表示时间很不够用,做作业也有点吃力。时间不够用、很忙的时候做事情就不能要求面面俱到了,“这个时候就该掂量一下什么重要,挑一些重要的事来做,有舍有得,不然最后什么都做不好,”另外,“提高效率是重点。”他认为选择好自己要做的事情之后,就要高效率地去完成,“高效率做事可以节省时间,这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。”

  书山有路勤为径

  班级和室友同学、朋友无一不叫他大学霸,当他听到这个称呼,捂嘴轻笑,“还好吧,但我自认为还是比较勤奋的。”

  说起大二暑假参加的数学建模培训,他表示印象很深刻,“我们几乎都是早上8点前到教室,老师通常是上午给我们讲一些知识点,然后下午就是我们自己学或是实际应用了。”整个8月,他们经历了4次数学建模模拟竞赛,“我们每一次模拟后都会淘汰掉一部分人,”他笑道,“自己没被淘汰掉还真是挺幸运的。”最后一次模拟后由老师给他们分组,“每组3个人,应该说是每个人各有特色,就拿我们队来说吧,一个擅长写作,一个擅长编程,还有一个擅长建立数学模型之类的了。”

  在培训期间,刘毅斐下午的时光都是自己在做一些东西,“这段时间还是很刻苦的。”在培训过后的一段时间里,他和队友们每天早晨不到8点就到机房,几乎学习整整一天,晚上11点过后才回寝室。

  美赛期间,他重组了队友,“新的队友,相互之间默契还不够,我们就自发的进行了几次模拟,做了一些题,这样也好熟悉一下美赛的考核重点。”他和新队友照例是11点后才匆忙回到寝室。

  台上三分钟,台下十年功,他不仅是在准备数学建模期间里勤奋学习,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是个十足的“大学霸”。在同学们的印象中,他除了学习,就是学习。每天,除去上课时间,他都在自习室中学习或写作业,直到晚上9点多回到寝室。回到寝室后也不会立刻休息,“我通常会看一些新闻,关注一下时事,或者再看一会儿书。”直到很晚他才迟迟睡下。

  

     团结就是力量

  提到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,刘毅斐不断提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。“有个好队友是很重要的,我们的团队就很好。”他带领的团队由三人组成,其中一人为水产学院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1201班的宋小敏,提起她,刘毅斐赞不绝口“对于数学建模,她可是很有经验。”宋小敏在2013年就参加过数学建模竞赛,“她文章写的好,我们的竞赛论文差不多都是她写的,很有深度。”另一个则是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1302的何锦彪,“他的编程能力很强,大多数时候都是他在编写程序,别看他比我们小了一级,但他悟性好,学新东西特别的快。”

  团队合作重在交流,“互相交流,知道彼此的想法,这样才会更快地培养默契。”他表示,每做一道题的时候,几个人先讨论一下,如果有不同的想法就再仔细分析问题,直到几个人达成共识为止。“这一点很重要,只有几个人统一了思想,才能共同把题目设计出来。”他提起,在一次国赛比赛过程中,三个人对于题目有着不同的理解。“这样的问题很棘手,主要是思想问题。”他们首先把问题又透彻的分析了一遍,确定自己思路没有错后,刘毅斐尽力去劝服队友,“国赛只有三天的做题时间,我们花了整整一个小时讨论题意”,三个人加班通宵工作,导致时间不够用。他表示,有分歧或不一样的想法要短时间内解决分歧,不然会影响工作进程。

  还好,他们团队的默契渐渐增长,“之后我们就没怎么有不同的想法了,比赛什么的都很顺利。”

  提到团队分工,刘毅斐表示这一点也很重要。“我们团队开始的时候,分工很明确,”作为队长,他在分工时很注重各抒所长,“这样才会发挥每个人的优势,把工作做到最好。”但到了后期,刘毅斐团队的个人分工渐渐走向模糊,“大家要一起做、一起分析,才会保证全面”他认为,只要好好组织一下思路,确保彼此的工作不会重复就好,“重沟通,重交流”是他作为团队队长的“管理心得”。

  另外,刘毅斐团队从来没有一起出去放松过,一直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了数学建模上,“有机会大家会一起吃个饭,还没出去聚过。”

  课余生活也精彩

  除去学习,精彩的课余活动也是他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“我主要是喜欢看一些课外书、小说之类的。”大一的时候,他经常自己去买课外书,扩充自己的视野。在他大三上学期的时候,华中农业大学又新成立了一个信息竞赛科研协会,主要负责ACM、数学建模还有各种科研项目,他试着加入协会,想做点什么,“我主要负责和老师沟通、协商课程培训工作,我还是挺喜欢这项工作的。”

  他很喜爱足球,爱“玩足球”,他的这种爱“玩”不是参加比赛去踢足球,而是做一个安静的热爱者:“我喜欢逛一些和足球有关的论坛,看看和足球有关的新闻,或者收集一些有关球星的东西等等。而不是到运动场上挥汗如雨。”他认为那样并不适合自己。

  学海无涯考研去

  对于拥有“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”“研究生赛一等奖”“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提名奖”等荣誉的他,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独特的认知和规划,“我先不会去找工作,我会选择考研。”说起自己的专业,他总觉得自己学得太少,“书本上接触到的太少了,一定要扩充自己的视野才好。”在刘毅斐看来,不仅要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,还要进一步的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和自学的能力,“这样才能更有竞争力”。

  经过美赛之后,他自己总结了一下,认为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,更加坚定了自己要考研的决心,“一定要考研啊,我会坚持下去的。

   (文章作者:陶宇;来源:狮山蒲公英)

典型案例

Copyright  ?2015  华中农业大学   All Right Reserved,设计:HIFA-设计系    制作:现代教育技术中心